威海廉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威海廉讯

大众日报“党风廉政”专版丨以有力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发布日期: 2025-04-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   字号:[ ]

  2025年4月27日,大众日报“党风廉政”专版刊发《以有力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全文如下:

以有力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大项目建设政策落实、要素保障、干部作风等,深入开展全流程、嵌入式监督,护航项目建设廉洁高效。图为威海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近日到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山东泰昇海缆项目现场了解有关情况。

  纪检监察干部下沉走访一线察实情,实现纪企直通、诉求直达;监督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举措高效落实;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公开曝光强化警示震慑……近期,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拿出实招硬招,向损害营商环境的顽疾亮剑,以高质量监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十二届省纪委四次全会要求,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督促纠治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日前,省纪委监委印发2025年全省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紧盯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落地、涉企纾困政策落实、突出问题整改整治等5个方面重点,明确优化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拓展监督手段等5项机制措施,与省委、省政府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进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联动开展,打造“铁纪护航”专项监督工作品牌,为全省各级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切入点,深化运用“五方联动、一组双专班”专项监督工作体系、“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锚定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因地制宜开展专项监督,赋能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省纪委监委驻省商务厅纪检监察组立足职能职责,推动驻在部门将优化提升展会管理纳入为基层减负年度工作要点,聚焦资金管理使用、招投标、展位分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组织参展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情况开展下沉式、嵌入式全链条监督,梳理清单跟进压责,以严明纪律为3022家参展企业保驾护航。青岛市纪委监委聚焦责任落实,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市纪委负责人与下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党内谈话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

  “奖补资金已经全部到账,有效缓解了我们的压力。”近日,德州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到某高新技术企业走访时,企业负责人说。

  此前,德州市纪委监委在专项监督中了解到,该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按规定应享受奖补资金,但由于种种原因,资金一直未能兑现。该市纪委监委核实情况后,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落实政策要求,加快审批进度,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服务提速度,作风见温度。企业对营商环境好坏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建立纪企直通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省纪委监委设立60余个、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设立3000余个企业、项目监测点,将监督“哨点”“探头”前置企业项目一线,通过码上举报、打造智慧监督平台、发放监督联系卡等方式,常态化收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靶向开展纠治。济宁市纪委监委推出护航优化营商环境“扫码监督”平台,实现纪企沟通“零距离”、诉求“无顾虑”。目前已收到并督促解决经营主体反映的证照办理、供电保障、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问题503个,收集惠企补助、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意见建议100余条,让更多企业从政策与服务中增强获得感。

  “虽然在涉企服务中不敢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了,但仍有个别工作人员心存侥幸,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损害企业、群众利益。”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以严惩严治形成有力震慑。烟台市纪委监委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曝光了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原科长刘某某、栖霞市水务局原三级调研员慕某某等一批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居关设卡、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的“中梗阻”典型案件。日照市纪委监委与司法等职能部门贯通协同,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涉企行政执法中的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滥用职权等行为,处置问题线索49件,立案24人。

  “良好营商环境,背后是干部的担当作为、清正廉洁;恶劣营商环境往往都有不良作风因素。”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各级各部门把优化营商环境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结合,重点整治服务企业和群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作风顽疾,深挖细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影响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98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51人,移送司法机关69人。加强纪法宣传,分层级、分领域开展警示教育,公开通报曝光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17起。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问题是导向,根本靠治理。要充分发挥监督在治理中的保障作用,打好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组合拳”,形成监督、教育、治理的有效闭环。

  结合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和巡视巡察情况,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查改治”贯通发力、一体推进,深入剖析案件背后影响营商环境的共性问题,聚焦行政审批、招投标等领域,综合运用纪检监察建议、推动专项整治等方式,督促责任部门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优化治理。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35件,推动查处个案向整治共性问题拓展。

  注重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标本兼治,针对办事效率不高、政企沟通不畅、主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省纪委监委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出台《山东省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提升行政效能的若干措施》,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省纪委监委驻省工信厅纪检监察组以监督助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涉企奖补资金使用和项目评审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和突出问题,深化个案剖析、以案促治,督促驻在部门制定《项目库管理办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度》等制度规范,实现查办一起案件,整改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的综合效应。

  亲清政商关系不仅关涉到营商环境,而且集中体现党风、政风和社风。将清廉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正是清廉山东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省委将清廉企业等清廉单元建设纳入清廉山东建设总体部署,省纪委监委引导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政商交往负面清单》《清廉民企建设指导清单》,厘清政商交往边界,推动以清为美、以廉为荣蔚然成风。各地纪委监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清廉企业建设,引导企业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将清廉理念、清廉制度、清廉文化融入生产经营、政商交往全过程,自觉涵养廉洁价值理念,打造企业廉洁文化品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廉”动力。

  “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反映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和党员干部作风的‘风向标’。”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深入落实中央纪委全会和省纪委全会部署,持续深化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监督推动各级各部门锐意改革、积极作为,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鲁纪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